5月19日,由研究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牵头完成的“循环流化床煤制工业燃气耦合残炭燃烧发电联产技术”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鉴定委员会由来自高校、企业的9位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组成,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院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杜铭华研究员、力鸿检验集团能源检测技术研究院李文华研究员担任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隋军,所务委员、循环流化床实验室主任朱治平,以及项目团队吕清刚研究员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王秀江副主任主持。
会上,隋军代表项目完成单位致辞欢迎,并向与会专家介绍了研究所在能源和动力两大领域的学科发展布局情况。随后,朱治平代表项目团队向鉴定委员会做了项目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详细汇报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主要成果等;项目合作完成单位济民可信(高安)清洁能源有限公司运行负责人黄乐平向鉴定委员会汇报了用户报告,重点介绍了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汇报、考核报告,详细审查了相关鉴定资料,并与项目团队进行了深入的质询和讨论。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在“双碳”目标下,煤炭的定位将逐步由主体能源向保障能源转变,煤炭的属性也将从以燃料属性为主,向原料属性和燃料属性并重发展。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从总能系统和能质梯级利用的角度,对现有煤炭利用方式进行变革,将煤炭资源逐级转化为高值化学组分(如合成气等)和热能,以及可综合利用的无机组分,从而提高煤炭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和碳排放强度。因此,本项目基于总能系统和“柔性生产”技术思想,通过煤炭气电联产,实现用能优化,并可广泛应用于煤化工和工业用能领域。
该成果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100万Nm3/h工业燃气-135MW发电联产系统,解决了传统陶瓷业用清洁燃气问题。现场考核结果表明: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3.11%,碳转化率达到99.65%,实现了余热余能利用,以及硫磺、氨水、硫酸铵等多种副产品的联产,提高了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显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工业领域用煤能效、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巨大意义。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