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2025年度基础研究论坛第2期在D楼报告厅成顺利召开。论坛由徐庆宗副研究员主持,吸引近50名师生参与。
此次论坛邀请了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陈翼玲、传热传质实验室杨景珊以及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唐振元三位青年学者作报告,分别阐述了各自最新研究进展和创新性成果。
首先,杨景珊题为《嵌入式复合歧管微通道冷却特性研究及机器学习预测》的报告,她支出随着电子元器件功耗和热流密度激增,嵌入式微通道冷却成为高效热管理关键技术。本研究提出内置六边形分流板的复合歧管微通道结构,探索关键参数对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构建优化算法与机器学习结合的预测模型,为复杂微通道结构的快速优化提供可靠工具。
随后,陈翼玲进行了题为《健康基线构建与数据增强方法在PHM中的探索与应用》的报告。报告指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在装备智能化运维中至关重要。本报告探讨了健康基线构建方法及其在装备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分享基于数据增强的诊断技术,同时结合航空发动机、卫星电源等案例,交流了PHM技术的实践经验与思考。
最后,来自于清华大学的唐振元进行了题为《高超声速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中的气动加热机理的报告》。在高超声速飞行中,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STBLI)引发极端气动加热,采用直接数值模拟(DNS)方法,针对5Ma压缩折角流动,揭示热流峰值形成机理,提出宽工况壁面热流预测QP模型。结果表明,热流可强化一个数量级,QP模型预测误差从72%降至35%,为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报告期间,与会师生针对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的提问与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徐庆宗副研究员对报告情况做了精彩点评,同时结合最近的科研情况向老师和学生们提出了宝贵的科研建议。
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基础研究月度论坛旨在为研究生与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分享科研经验,促进跨学科思想碰撞。本次论坛不仅展示了在PHM、热管理及高超声速气动热领域的最新进展,还通过所内外专家的参与,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全体参会者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了研究所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推动科研创新与成果产出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将继续举办系列学术活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展示与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