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深入探讨能源技术对双碳目标的贡献,研究所于3月27日联合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战略咨询研究院在北京举办能源技术与碳达峰碳中和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处长何京东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冯威主持本次会议。
何京东在致辞中对中国科学院在能源技术方面的主要布局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中国科学院有50余个研究所与能源领域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在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第四代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向上为能源体系重塑提供支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此外,他表示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控制,需要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和研究团队群策群力,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可以加强各单位的协作,共同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陈海生在致辞中对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聚焦能源技术对双碳的贡献所搭建的合作交流平台,以期汇聚各方的智慧,共同探讨能源技术的发展新路径。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聚焦能源和动力两个领域,布局了包括分布式能源、储能、高碳能源低碳利用和氢能等在内的多个技术方向,积极参与国家和中国科学院关于双碳行动的相关工作,为中国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特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Diana Ürge-Vorsatz院士、清华大学江亿院士、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张贤处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谭显春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姜克隽和白泉研究员,以及清华大学滕飞教授作学术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相关单位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交流。会议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技术”开展深入交流,涵盖了工业和原材料领域的碳减排机遇、零碳供热系统构建、CCUS和碳移除技术发展、中国科学院在储能领域的科研进展、碳中和进程、综合评估模型、节能降碳形势和中国实现早期和深度甲烷减排研究等内容。
作为中国科学院“煤炭清洁燃烧与低碳利用”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战略研究与专项总体”课题组织召开的系列能源战略主题交流会之一,本次会议促进了IPCC中国作者和国际作者的交流,分享了能源低碳技术对双碳目标的贡献,同时从宏观政策制定和执行、能源技术创新和变革等方面就中国在应对气化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果向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充分展示,促进了能源技术创新路径的共同探索,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对于双碳目标实现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支撑作用。
何京东致辞
陈海生致辞
会议报告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