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文章

阮志坤:随吴仲华团长访问西德宇航院的经历

 

  由吴仲华教授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叶轮机械实验技术代表团,于197982日至96日对西德航空航天试验研究院进行了考察访问。代表团一行五人,团员有蔡睿贤(副研究员)、梁锡智(助理研究员)、阮志坤(助理研究员)和王建安(工程师)。这是中国科学院在文革后派往联邦德国的第一个代表团,中科院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出发前副院长严济慈亲自接见了代表团全体人员,语重心长地布置任务,交待政策和注意事项,中科院外事局还对我们第一次出国的4位团员进行了外交礼节培训和英语口语训练与测试。 

  这次出访西德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学习西德宇航院在叶轮机械实验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除了吴教授作为团长全面负责外,每个团员都有一个具体的考察题目,并直接安排到对口的实验室作技术考察。我的考察题目是“西德宇航院的叶栅风洞实验技术”,带着工程热物理所新建的超声速叶栅风洞存在的3个技术难题,我到西德宇航院的两个叶栅风洞实验室进行了学习考察。 

  4个星期,我在西德宇航院喷气推进研究所的叶栅风洞实验室考察学习。这里有两台叶栅风洞:一台是超声速叶栅风洞,配有柔壁喷管,可连续调节风洞马赫数(M=1.42.4),在这台叶栅风洞上,主要进行探索性课题的实验研究;另一台是跨声速叶栅风洞,也配有柔壁喷管,风洞马赫数调节范围是M=0.61.4,这台叶栅风洞承担了大量的航空压气机叶栅试验。吴教授告诉我,学会并掌握后一台叶栅风洞的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是我这次出访考察的重点。 

  负责接待我的是实验室主任施塔肯博士,他每天上午抽出一个小时进行答疑或实验演示,其它时间让我自行安排,可以参加他们的实验工作,也可以阅读技术资料和研究报告。我向他请教带去的技术难题,经过他的热情讲解,搞清了这些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认真阅读这个实验室近十多年来发表的科技论文后,我了解了他们在跨超声速叶栅实验方面取得的成果与进展。 

  西德宇航院总部及喷气推进研究所都位于科隆市的波茨凡小镇,镇上有一家私人小旅馆,房价便宜、卫生挺好,老板又能说英语,吴教授决定考察团就在此入住。考察的第一周,蔡睿贤和梁锡智合住一间,王建安和我合住一间,吴教授一人一间。第二周开始,梁锡智到哥廷根大学考察,为了节省旅馆费,吴教授叫蔡睿贤与他合住一个房间。蔡睿贤却找我说:“你是我们代表团唯一的共产党员,就是代表团的‘政委’,还是你与团长合住一间为好。”王建安也在旁起哄说:“‘政委’与团长住在一起,有利于反映群众意见。”我知道他们两人的用意,但是我也不愿意与吴先生合住一间,因为到西德几天来一直晕车、睡不好觉,而吴先生睡觉会打呼噜。可是蔡睿贤不经我同意就直接找吴先生了,吴先生也同意,没有办法我只好搬到吴先生的房间去住。 

  此次访问西德是两国政府间的科技交流项目,我们在西德的费用由西德政府出资,他们代表团在中国的费用,则由中国政府支付。到达西德宇航院之后,我们在宇航院财务部按每人每天115马克的标准,领到了在西德35天的生活费用。吴先生对我们说:“现在十年动乱结束不久,国家各方面都需要外汇,我们必须努力节省在西德的考察费用,把省下来的钱用到科研事业上去。”他规定我们每天的伙食费15马克、交通杂用费5马克、旅馆费35马克,一天共计55马克,计划每人每天节省60马克,用于研究所购买急需的科学仪器。 

  我们这次出访,国家允许每人可以兑换20元人民币的外汇。当时国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有机会出国的科技人员都盼望能买回一台盒式录音机,满足学习外语的需要。但是一台最起码的盒式录音机要花100元人民币的外汇,我们4位团员都没有外币买不起。王建安希望我将“群众意见”反映给吴先生,请求提高一点我们的生活费用标准,以便省下钱来买一台盒式录音机。 

  一个周末的晚上,吴先生看完英文资料,提前进入休息状态与我聊天,我趁机对吴先生说:“其他3位团员要我向您反映一下,请求提高一点在西德的生活费用标准,以便让我们能省下钱来买一台录音机。”吴先生听完我的话,若有所思,并不说话。我见他脸有难色,情急之中补充说:“您把标准稍提高一点,向中科院领导也是可以交待的,譬如我们住了中档旅馆罢了。”没想到,我这句话触动了吴先生的神经,他有些生气,严肃地问我:“你这是反映别人的意见还是你自己的想法?”他见我没有立刻解释就更加认真地说:“为国家节省外汇,应当是自觉行动,没有人强迫我们这样做,这是人的觉悟问题。我每次参加国际会议,都尽量省下外汇。你是共产党员,更应该这样做。”当时吴先生还没有入党,我听了他的话,感到无地自容,我虽是共产党员,在这点上我的觉悟比他低许多。我立刻表示:“我刚才的说法不妥,还是按您的既定标准执行吧!”吴先生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们要珍惜这次西德考察机会,不要过多考虑个人利益而分散了精力。你们要懂得,建设好3个实验室对我们所里的科研工作,甚至对于整个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在理论计算方法上,我们并不比外国人差,我们缺少的是没有自己的实验数据对计算方法预先作出检验和修正。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希望你们赶快把3个实验室建设好,尽快提供出可靠的实验数据。”我知道吴先生所说的3个实验室就是轴流压气机实验室、旋转叶栅实验室和跨声速叶栅风洞实验室,后者就是我要为之奋斗的地方。我决心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完成这次考察任务,不辜负吴先生的殷切期望。 

  在西德考察的最后一周,吴先生命我单独一人到西德东部靠近东德的小城市不伦瑞克,对宇航院气动设计研究所的亚声速叶栅风洞进行考察。这是一台非常有特色的叶栅风洞,整台风洞放在一个大容器里,容器的压力可在0.051.0巴之间调控,所以风洞的两个重要参数——马赫数和雷诺数可以独立调节,相当于可以任意模拟航空发动机从地面到两万米高空的状态。接待我考察的也是这个实验室的主任凯奥克博士,一位非常热情友好的西德朋友,他每天上午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和演示,几乎把所有可以让我知道的东西都展示给我看。 

  值此吴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之际,回忆38年前先生的谆谆教导,祝愿老师在天之灵安祥! 

    

作者简介:阮志坤,19388月生,正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北京泳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19781988年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主持先进航空发动机实验设备建设,同时从事风能利用研究。1988年参与筹建由吴仲华先生任董事长的北京科能能源与动力研究发展中心,历任总工程师、总经理。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58839号文保网安备案号:110402500028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四环西路11号,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邮编: 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