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陈俊武

发布时间:2024-09-10

来源:循环流化床实验室党支部 作者:高思鸿 【字号:

谨以此文悼念我国著名炼油技术专家、现代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陈俊武同志!

陈俊武同志(1927317—202451日)投身我国炼油、煤化工行业70余载,奋斗不止、创新不止,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四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一项、全国优秀设计金奖一项。主持设计我国首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跨越式发展,彻底结束我国用洋油的时代;指导建造世界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甲醇制烯烃(DMTO)工业示范装置,形成我国在煤制烯烃领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坚持无私奉献、为国育才,开办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捐赠个人薪酬奖金设立科研奖励基金,为我国炼油及煤化工行业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开创性贡献。

矢志报国、铸造辉煌

“人要有事业心还是很重要的,他想的以事情为准,其他生活上都可以迁就、可以克服”——陈俊武

1946年大学二年级的陈俊武到抚顺人造石油厂参观,第一次见到了日本人丢弃的一直没有投产的煤制油生产装置,深感于国家工业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窘况,便下定决心投入石油炼制行业,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既无油田亦无任何炼制基础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即被一条“贫油”的锁链紧紧扼住了咽喉。194912月,22岁的陈俊武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前往寒冷和贫穷的抚顺,成为人造石油厂一名随着工人倒班的技术员,主攻煤炼油,为新中国“造血”。1961年大庆油田实现稳定大规模产油,石油工业部决定“大力发展天然油炼制,要搞自己的炼油技术”,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催化裂化”,所谓“催化一响,黄金万两”。

美国于1942年便已建成世界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到1951年发展成熟,形成IV代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然而,鉴于当时的政治外交关系以及美国的技术封锁,我国无法引进相关技术。基于冒着生命危险从古巴带回的简单的IV代流化催化裂化技术资料,陈俊武等于1961年开始着手设计建造首套我国炼油工业“五朵金花”之首的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然而,其中很多设备为美国专门公司生产,无从获得,只能自己绘制设计图纸并交付制造。经过四年余的努力,196555日,我国第一套同高并列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开创中国炼油技术新纪元。1965年国庆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向外国专家宣布:中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开车成功,产出合格的高标号汽油,中国人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躬身俯行、创新不止

“做工程设计的人,在现场工作的时间不够,是干不好的。”——陈俊武

1997年,陈俊武联合十余位院士开展石油替代及“煤或天然气制低碳烯烃”软课题研究。2004年开始,陈俊武指导的“DMTO工业化装置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项目完成“两次一百倍”工程化放大,于2010年建成世界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DMTO工业示范装置,在煤制烯烃领域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即使年事已高,陈俊武依然坚持亲临科研一线,用他的经验和智慧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和煤化工技术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万吨级DMTO工业化试验装置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70多岁的陈俊武每周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并主持设计方案讨论。20062月,陈俊武获悉“DMTO试验现场出现了由于催化剂磨损而使试验无法正常进行”,急忙赶到现场,查看数据后便爬上三十余米高的试验平台,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其躬身俯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令人叹服。

有教无类、无私奉献

“我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别人站在我的肩膀上,才能推动创新”——陈俊武

1992年开始,陈俊武在中石化洛阳院组织开办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在选拔学员时,陈俊武提出:不论年龄大小,不论在哪家企业工作,只要在石化行业生产一线工作5年以上,都可以参加入学考试。与不拘一格的招生要求所不同的是他严苛的教学方式。开班期间,他每天对学员进行封闭授课,突击补习。在课堂上严禁交头接耳,更不允许缺席。集中学习结束后,他又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一份针对其所在企业装置特点的周期超过一年的“大作业”。而每位学员超过200页的大作业,陈俊武均逐行逐字进行批改。

在个人生活上,陈俊武严于律己、简单朴素,谢绝了配秘书、配专车、预留安置房等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然而在奖掖后进方面,陈俊武又异常慷慨,1994年捐赠个人所得奖金4万余元,在洛阳院设立青年科技论文奖励基金;2016年又将指导郑州大学开展能源替代研究的全部报酬捐献,设立郑州大学研究生奖励基金。

陈俊武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工程设计大师,更是一位无私奉献的导师和领路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科研报国、廉洁自律、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