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回乡感悟 家国情怀” ——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2-19 作者:徐华锋 来源:研究生第三党支部

在2025年新春的万家灯火中,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党员以脚步丈量乡土,用镜头记录变迁,通过一场跨越山河的“回乡调研”,将个人成长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从南太行的险峻奇峰到晋江炮战的历史烽烟,从承德夜空的科技光影到涞水高跷的民俗传承,一份份饱含深情的图文报告,共同织就了一幅新时代家国同频共振的壮美画卷。

一、振兴之路:泥土里生长出的家国担当

在联合村的蔬菜大棚基地,军民共建的翠绿生机诉说着团结的力量。“部队送技术,村民传勤恳”,科学种植与传统智慧的碰撞,让乡村振兴的果实惠及千家万户。定州秧歌《三进士》的悠扬唱腔、南昌起义实景剧场的铿锵呐喊,印证着文化传承与红色基因在乡土中的深度融合。镜头聚焦于豫北某村庄的菜畦,几名大学生手握锄头,在长辈指导下笨拙却认真地采摘萝卜。照片中,一位父亲握着女儿的手示范“拔萝卜要顺着根茎摇晃”的窍门,泥土沾满衣襟,笑容却比阳光更灿烂。更令人动容的是年轻党员们的手掌第一次触摸泥土的温度——在农业技能调查中,城市长大的学子重新认识了麦穗的锋芒、读懂了“粒粒皆辛苦”的分量。正如年夜饭桌上的感慨:“当我们捧起稻穗,捧起的不仅是粮食,更是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以及“家国情怀不在云端,而在脚下这片需要我们深耕的土地。”

二、时空对话:传统与现代的共舞

西安永宁门的千年城墙披上霓虹盛装,承德避暑山庄的夜空绽放无人机矩阵光影,重庆洪崖洞的无人机光影秀与传统舞龙同框,湖南乡村的电商直播间贴着手写春联,自贡灯会的蚕茧宫灯与客家祠堂的鎏金楹联,在同学们的镜头里交相辉映。客家人拟写春联时对“族中大事”的凝练,非遗匠人编织灯丝时的0.1毫米精度追求,无不诠释着“以艺载道”的文明密码。当老辈人讲述“财山”面塑的吉祥寓意,当返乡青年用短视频记录堵车36小时仍要回家的执着,传统节俗与现代生活的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当隰县小西天悬塑佛像与副县长讲解视频组合展出时,千年彩塑艺术与新时代“文旅服务专班”的碰撞,让观众看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哪吒2:魔童闹海》的观影感悟引发热烈讨论,影片中“打破宿命”的呐喊与现实中乡村振兴的实践形成奇妙共振。灵隐寺的晨钟暮鼓与杭城街巷的烟火气相映成趣,野寨中学“景忠成人”的校训与围头村炮战遗址的碉堡遥相呼应——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也是新时代党员需要守护的精神根系。

三、万家灯火:守望星火见初心

除夕夜的镜头语言最为动人:既有母亲带领的社区巡逻队用温情执法守护万家安宁,也有记录的铁路工人在烟花下检修轨道的背影。这些“舍小家为大家”的平凡坚守,与永安桥畔老人讲述的“大御路”故事形成奇妙呼应——从康乾盛世柳条边外的戍边将士,到新时代基层党员的寒夜值守,“家国同春”的守护精神始终在血脉中流淌。从客家祠堂‘敬祖睦族'的春联,到社区工作者‘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青年党员们用独特视角诠释了‘家是最小国'的深刻内涵。

四、攀登者宣言:以专业之光照亮奋进征程

在宝泉旅游区的悬崖天梯上,有位党员写下这样的感悟:“科研攻关如同攀登南太行,既需仰望星空的理想,更要有脚踩裂岩的坚韧。”航空发动机专业学子从年夜饭桌谈到气动稳定性研究,将家庭团聚的温暖转化为“为大国重器造强芯”的信念。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思考,让实验室里的数据公式与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产生了深刻共鸣。正如无人机组成的“周末到河北”不仅是旅游邀约,更是新时代青年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庄严承诺。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以春节为窗,让青年党员看见了中国大地的脉动。从蔬菜大棚的盎然绿意到国防教育基地的铁血丹心,从万家灯火的温馨团圆到科技创新的璀璨星河,我们深刻体悟:家国情怀既是年夜饭里的亲情温度,更是“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研究生党员必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将所见所思转化为科研报国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

          

                                                                                   乡野踏青

民俗表演

                                                                                 春节无人机表演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