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支部党员阅读经典、读书明理,同时在学习分享中交流思想,研究生第三党支部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支部党员普遍积极参与活动,经支委会评选,22篇读后感、读书笔记被推选为支部优秀作品。本次活动指定的书籍,包括《共产党宣言》、《非暴力沟通》、《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乡土中国》以及《文学回忆录》。
组织委员吴鸿辉同志的学习感触很深:“《乡土中国》是一本经典的社会学著作。该书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的生动描述和分析,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作者运用了丰富的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以独特而深刻的视角,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乡村社会形态。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实用性的思考建议,为读者深入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认为《乡土中国》是一本具有很高价值和影响力的书籍,值得深入探究。”
风电中心党小组组长顾超同志分享的书籍是《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他表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深化改革开放等历史巨变,每一次考验中,正是党始终保持着坚强的领导核心和高昂的战斗意志,才有了今天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党史启迪青年党员,必须具备坚韧的意志品质,包括自律、耐心和创造力。这将有助于党员在复杂多变的科研环境中取得成功,并为推动科研领域的发展进步做贡献。”
研究生党员郭乃志提到《共产党宣言》感触很深:“《共产党宣言》是一篇鸿篇巨制,体现了马克思极高的站位和超强的思辨能力。读《共产党宣言》时我惊叹于马克思洞悉事物本质的超强能力,感到他善于从宏观视角看问题,眼光不囿于具象,思想认识跨越了国界和时代,例如他开宗明义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他还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他提到阶级和资产阶级文化的概念,告诉我们资产阶级如何诞生崛起、消灭掉旧制度、如何使人口聚居、通过工业生产产生城市、征服各种文明、统一标准、形成地球村并最终打破民族边界的历程,指出‘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马克思这位伟大的预言家在《共产党宣言》这篇发表于170多年前的著作中对一百多年以后的世界运转情况准确地进行了描述,指明了发展方向,至今整个世界也依然按照马克思理论轨迹来发展,可以说,《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前瞻性令人称奇。”
研究生党员蔡伟东学习后也提到:“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进行了系统讲解。阅读这本书,我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乡村的本质特征以及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乡土本色这一节内容,对于乡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和乡土性的保留提出了重要的思考。作为一名博士生,我深深意识到保留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至关重要。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乡村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中国的乡村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研究生党员董海斌表示:“和一般的文学史不同,读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最主要的不是读知识,因为他对知识的部分通常是一带而过,很少有特别展开,更不会要求学生们去记什么具体的时间地点。读他的文学史,读的是态度。他对文学的兴趣,更多的是对人的兴趣。他读作品,是为了懂作者,懂自己,懂人的普遍性。看他的书不像上课,像看魔术,任何沉重之物到他手中,都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轻盈而幽默,又是酷的。让我懂得了,一个真正酷的家伙,绝不只是表面上特立独行,不是全然的冰冷,而是生命里面有深情,有执着,却不纠缠,不占有。他可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也完全接受他所爱的东西,就停留在那里,宛在水中央。”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表示,在今后的科研生活中,会更加重视自身综合素养包括文学修养的训练,多读书、读好书,开阔眼界、开阔思维、开阔胸襟,更好地跳出专业看专业,多门学科思维悟专业、精专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更好地为科技创新、科研报国打牢基础、厚实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