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的北京春风和煦,万物生机盎然,经历过几次春雨的洗涤,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正是外出游玩的黄金时期。研究所工会抓住这一有利气候条件于5月14日举办了集体春游活动,研究所职工、学生16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在一天的时间内,大家游览了位于河北省遵化市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清东陵。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清代皇家陵寝建筑群,规模为清朝三大陵区(关外三陵、东陵、西陵)之冠。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占地80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长眠着
161位清朝帝、后、妃及皇子公主们。其中有:入关第一帝清世祖顺治;功勋卓著,年少有为的清圣祖康熙;文治武功、寿命最长的清高宗乾隆;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辅佐两位皇帝的孝庄文皇后(庄妃);内忧外患的清文宗咸丰;短暂人生的清穆宗同治;掌权达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还有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的香妃等。清东陵的15座陵寝是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的。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
石牌坊是我们进入清东陵前看到的第一座建筑,它是陵园的总门户,采用木结构建筑形式,完全用石料构筑而成。上面分别雕刻云龙戏珠、夔龙献花、双狮戏球等图案,神采飞扬,形象生动,华美壮观,300多年来,虽然历经多次大地震的颠簸,到今无走闪之处。游览车载着我们向北走,大红门是令我们赞叹的第二座建筑,它是清东陵的正门,有三座拱券式门洞。大红门两侧有40里的风水围墙。进入陵园是一条被称作“孝陵神路”的主干路,是清东陵中最长的神路,也是最壮观、最富艺术性的神路。矗立在神道中央的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亭内碑上用满汉两种文字记录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丰功伟绩”。神路上矗立着18对孝陵石像,有文臣、武将、站卧马等。另有望柱1对。所有石雕像均以整块石料雕成。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注重神似,其风格粗犷、雄浑、朴拙、威武,气度非凡,构成威武雄壮的长长队列,使皇陵显得更加圣洁、庄严、肃穆。游览车行驶到龙凤门,它是由三间石雕火焰牌楼和四段琉璃壁组成的门坊,构成陵园阴阳两界的分界线。
游览人员全部下车后,开始步行游览各个陵园,在导游的带领下有序的按照原先分好的四个小组开始行动,先后循环游览了裕陵、菩陀峪定东陵等三个陵墓。裕陵内葬高宗乾隆皇帝,孝贤、孝仪二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裕陵明堂开阔,建筑崇宏,工精料美,气势非凡,游览队伍自南向北依次游览了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和地宫等建筑景点。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和香妃的陵墓,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一路感受到陵园建筑奢华程度的差异,体现了主次分明,尊卑有序的设计理念。虽然陵墓的建筑因为年代和历史原因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奢华但这里的一块砖、一块木、一片瓦、一颗石都书写着清王朝兴衰的历史,勾起大家对历史往事的感慨。
在返途中大家谈论着清朝的兴衰荣辱,回忆着那段属于全体炎黄子孙的记忆,在每个人的心底唤起的是复兴中华的责任感。
裕陵
部分参加春游的同学合影